第一百六十九章 飞梭(1 / 2)

作品:《带着仓库回古代

最先发现纺纱速度过快,织布跟不上趟的是何药娘。

只是在培训自愿报名的女工的几天功夫里,何药娘就敏锐地觉察到了供需之间的巨大矛盾。

走锭精纺机将纺纱效率提高了数十倍,纺出来的纱线粗细可调,柔韧结实,非常好用,纺多少就多少可用的线。但是织布的人手就那些,织布机也只有那么多。

现在荒山上的织布机可以消化掉骡机纺出来的纱线,可是按照李咎的计划,大规模组装之后,整个青山县的织布机加起来都用不完这些线。

何药娘的结论有理有据,她拿出了整个青山县的人口、会纺织的女工的估测数量、织机数量、织机消耗纱线的速度、满载骡机一天出纱量,列的一张表格,加减乘除一通操作,结论是至少需要再增加四千架织布机才够用的。并且增加织布机时需要从现有的纺纱人里抽走人去织布,单纯地增加织布工人,而将现有的纺织工放着不动,还是会有纱线供大于求的问题。

李咎知道李园也有人平时以织布为副业,于是叫来吴管家,打听好谁房间有织布机。

吴管家回说,李园以纺织为副业的人约有七八人,大多数都是女子,倒有一个男子,便是给李咎画三国插图的绣样张了。

绣样张反应迟钝,智力稍微有点问题,但是极擅长模仿,耐得住枯燥的工作,反而很适合纺织一类比较机械的劳动。只要告诉他在哪里做什么,绣样张就能坐在那儿重复做一整天。

因而张老母和吴老娘请教一番,最后让儿子学了织布。寻常织工织布,常因为情绪和生理变化下手有轻重缓急,布匹织出来也会有细微的差别。绣样张不一样,他织布是机械的重复,从早到晚织一整天都不会有啥变化。

今天绣样张也在织布,李咎便直接去了绣样张家看织布机。

其实这个年代的织布机已经比较发达了,手足并用、上下分经,是经过许多年发展到现在出现的定型。如无意外,要进入电气时代,才会有新原理的机械取代这种织布机。当前阶段,想再次提高织布机的效率,只能在动力上下功夫。

现在织布机使用的动力为人力,效率有天花板,且对布幅宽度限制比较严,普遍门幅只有一尺到两尺左右。有超宽门幅的布匹,但那是特织的,寻常人家听都没听过更不要提见过或者织出来,所以李咎带来的现代布才会那么好卖。现代布普遍幅宽一米一四到一米五,床品布更是有二米四的门幅,一匹顶俩,拼起来也容易。

李咎在绣样张家端详了一阵,搞清楚了织布机的原理,回房将织机的样子草画下来,然后就去仓储的书里找资料。这样翻了两天,被他翻到了飞梭技术。

织布的基本原理是用梭子将纬线从上下分层的经线中间穿过,目前动力主要用在引线、上下两层经线交叉、梭子的穿梭和布匹缠绕。民间也有水力织布机,只是因为各种原因,它还没有走上正轨,所以织出来的布粗苯稀疏不耐磨。

动力的事情李咎决定交给工匠们去思考,他现在要弄的是飞梭。

在现有的梭子底下装滑轮,将现有的梭杆更换为滑槽,并在滑槽两端配置弹簧,这就是最简单的飞梭。飞梭轻省,用起来动作迅捷,释放人力的同时又提高了织布的效率,并且比起需要组装、培训、配置维修工人的骡机,飞梭改装起来不要太容易。

李咎画完草图,马上找王得春调得一个工匠来专门负责